学院新闻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学院新闻 > 正文

生态学子三下乡│青春助力乡村振兴,技艺传递共富温情 ——“焙香螺韵艺乡行”服务团赴马山县开展社会实践

发布日期:2025-07-18    作者:路红艳     来源: 旅游与交通管理学院     点击:

7月14日至17日,广西生态职院“焙香螺韵艺乡行”服务团走进南宁市马山县立星村,以“技艺传习+文化赋能”为主线,开展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。师生们深入田间地头,通过产业调研、美食技艺传授、文艺汇演等形式,将专业所学转化为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,在服务中厚植乡土情怀,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。

产业调研:把脉乡村发展,共谋致富路径

“乡村振兴,产业先行。”服务团首站来到立星村村委会,与村“两委”干部、驻村工作队开展座谈,深入了解村庄人口结构、土地资源、特色产业及发展瓶颈。立星村地处山区,耕地资源有限,但村民素有制作传统小吃的手艺。

“如何让小手艺变成大产业?”座谈会上,带队教师结合食品专业优势提出建议:“螺蛳粉产业链需求旺盛,若能标准化生产,可依托马山县‘非遗+电商’模式打开销路。”学生们则围绕“油堆”“叉烧包”等特色小吃的品牌包装、直播带货展开讨论。驻村第一书记何强感慨:“大学生带来的新思路,让我们看到了手艺变现的可能。”

立星村村委调研

产业调研

入户调研

技艺传习:一炉烟火暖民心,共烹致富“幸福味”

“阿姐,和面时要分次加水,这样叉烧包面皮更松软!”在立星村小学的实操教学现场,服务团成员手把手教村民制作螺蛳粉汤底、叉烧包和金黄酥脆的油堆。团队成员一边演示,一边讲解食品安全知识:“酸笋发酵要控制pH值,真空包装能延长保质期……”村民们学得格外认真:“以前只会做家常菜,现在懂了标准化流程,以后开个小店更有底气了!”炉火升腾间,美食的香气与村民的笑声交织,传递着“授人以渔”的温暖。

传授村民叉烧包制作技艺

村民品尝螺蛳粉

文艺汇演:童心筑梦促乡风,文化浸润育文明

立星村小学内,服务团与当地师生联合举办“青春聚力·乡村振兴”文艺汇演。团队成员们用歌舞讴歌乡村巨变,孩子们则表演壮族会鼓等非遗节目。服务团还向学校捐赠了教学器具,“教育是乡村振兴的基石,我们要在孩子心里种下梦想的种子。”这场汇演不仅是艺术的碰撞,更是文明的接力—— 通过文化浸润唤醒乡村的精神活力,让文明新风在互动中自然生长。

壮族非遗会鼓表演

团队成员表演诗朗诵《月光里的中国》

合影留念

青春答卷写在大地,振兴之路薪火相传

四天的实践里,服务团用专业赋能产业,用艺术点亮乡野,更用脚步丈量民情。“焙香螺韵艺乡行”团队以实际行动证明:青年学子既要怀揣“国之大者”的理论自觉,更要葆有“民之小事”的行动温度。当青春与乡土碰撞,技艺与情怀交融,共富之路便有了更生动的注脚。


图文/路红艳,审核/李盛



友情链接 / Link

Copyright © 2017-2020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

版权所有: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与交通管理学院 0772-2725656